自傳﹕都市小孩‧田園生活
這段插曲本身並不重要,不過是一段兒時的回憶,不足以填滿豐富人生中的一個篇章,但它指引我踏上科學之路,因此值得描述一番。不像愛因斯坦的指南針,為他指引了未來的方向,我的科學發源地像是一塊小小的花圃,只要奶奶在旁邊澆花,你一定看得見我在花圃中〝施工〞,憑藉著能遨遊宇宙的想像力,萬能的鏟子和四元素中的水,建造了海堤、隧道,還幻想燒製磚頭...但漸漸的螞蟻的遷徙吸引了我,冬眠的蝸牛令我好奇,植物為什麼有根,種子如何生成...,昔日的工地搖身一變成了最好的互動式圖書館,在我真正握到教科書前,豐富的實質經驗絕對是讓都市小孩羨慕不已的,至今我仍擁有四十餘種蘭花、楓槭、玫瑰、杜鵑、桂花、柚子、榕樹等甚至絲瓜、竽頭、薑也曾試種過,而從中學到了許多經驗與知識。閒暇之餘,我也常繪一些太空基地或組合積木的設計圖,已滿足自己對宇宙的探討和想像空間數理啟蒙‧由生興趣如同雨後第一道陽光穿出雲端,上帝瞥見了大地,而我在國二時瞥見了物理的殿堂,我離開了大千的生物博物館朝向它邁進,第一眼就被它整齊而有秩序的設計吸引住了,在混亂吵雜的環境下,它格外寧靜醒目,人類能有這件邏輯下的產物是件恩賜,也是一種美德,而當我國三時學習到了幾何證明時,更覺物理注入新血,是這種邏輯論證及數學的嚴謹讓物理遠離塵世,而又是物理源自人類對生活及週遭環境的求知,讓它重新與凡間有了關聯,正是這樣的特質,使我下定決心日後要朝數理發展。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
進入永和國中成為第一屆男女合班的學生,嶄新的面孔及自律的班制,在國二時擔任風紀股長,一方面要維持班上秩序排解同學糾紛,另一方面要接受老師交待的事項,壓力頗大,但也提供給班上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及增加處理事務的經驗。上了高中後這種風氣便不再有了,這是令我最懷念的事,在擔任理化小老師的兩年內,因為常教導同學課業上的問題,也深覺普及科學的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這也是我選擇中大的原因,因為教授會在研究及教學之餘寫一些科普的文章。
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後,我考進了稱得上是全台北最美的市立大同高中,暑假中常往圖書館跑,漸漸的對物理學史有了架構,更為物理學家們堅毅的精神心生敬佩,為此」我收集了許多物理學家的圖片,也購買了許多科普毒物來補充自己在課業的學習上的不足。在高二接下了科研社物理組組長的職務,開始自己寫或抄編輯講義,其中甚至有參考Explor頻道「科學的足跡」節目內容,在此過程中也檢視了自己過去所學及了解學生一般在學習中較易發生的疑問。而在高中生涯中參加了多項班級及社團的活動,例如:校慶鬼屋的製作、中正生研的野外求生、清大物理營等,體驗了同學間的相處,以及大學生活的實況,其間也參觀了都卜勒冷卻的設備,那時朱隸文博士的研究,還是十分熱門的話題,並且參加過台北市自然科競賽、遠哲科學趣味競賽等,增廣了很多見識以及考試的臨場經驗,這些也往往是在課本裡學習不到的。
選擇理由‧讀書計畫
除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交通外,讓我選擇中大的理由還有如下幾點﹕
1.中大教授許多都長於理論物理,而我的興趣也是理論物理。
2.中大不僅有天文所,甚至還有最近成立的地球物理系,這些都將是難得 的利用資源。
3.中大還有全台最先進的搖測技術,4座雷達天文望遠鏡,此外物理系的電漿晶格及SMD可以用以標定短生命期的粒子,都是享譽國際的成果。
如有幸通過指定項目甄試進入中大,在開學前將閱讀向量分析、Halliday物理(第四版)、以及加強英文閱讀能力,開學後好好學習普物外,若達標準及能力所及希望輔修數學,未來將繼續在中大就讀研究所,之後或出國完成博士或擔任高中教師,貢獻一己所學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