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
讀書計畫一
一. 初步計劃錄取後五個月, 我仍然會繼續到學校上課,跟著學校的進度複習,打穩基礎,並且著班上務,作些訂便當、出考卷和整理重點等工作,回饋同學們對我的照顧,希望能讓他們專心地念書。在課餘的時間,我會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初等等及中等教育的書籍雜誌,還有持續地收集教育改革的報章資訊,並做周期性的整理,且作筆記抒發自我的感言。除此之外,還須加強我的電腦能力,學習文書處理,網路系統等等,而對於我的英語會話能力,我會定時收聽ICRT廣播,並且參加校外英語教學課程,提升自己的實力。二. 中程計劃法(大學四年)大一:紮實基礎課程,除了必修的學分之外,另外選修第二外國語,使自己具備多國語文的能力。並積極參加校系及全校性活動,與學長姊保持聯繫,彼此相互討論交流,藉此吸收經驗。在音樂素養方面,我的鋼琴課程曾因為高中聯招而中斷,所以我希望續學習更深的演奏技巧。大二:申請輔修科系,閱讀外國教育學的書籍,觀察外國教學的方法,續關注國內教育的脈動,勸做筆記。此外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及世界名著,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並藉由閱讀訓練語言表達的清晰流暢。另外加入義工的行列,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增加輔導溝通的能力。大三:涉獵有關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的書籍,了解彼此溝通的方法。我還會選修企業管理的課程,學習人際關係處理及領導能力加強的課程。大四:由於輔修及雙修的課程繁重,所以可能會考慮延畢,並且學習教學課程的設計,為畢業後的實習教學做準備。三. 遠程計畫(大學畢業後)取得正式的教師資格,選擇師資缺乏的山區小學從事教學工作希望改善他們的教學品質。(我看教育)隨著青少年犯罪率提高,不禁讓我們對教育作著檢視。在社會的變遷下教育受環境背景的影響,但是也具有帶領社進步與更新的功能,不管時代如何運轉部不能忽略教育的重要性。在本世紀許多先進國家像日本、德國、美國卻紛紛從事教育改革的工作,卻革除教學上的弊病,希望所培養出的人材能跟得上時代的需求。而台灣在前任教育部部長吳京先生的一連串教改上,廣泛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喚起對教育的重視。而在建立台灣為科技島的口號喊出之後,企業界也開始引導教育改革的行列,關心未來教育的走向。企業家們曾指出公司員工一般缺乏創意無法跟著公司的需求提出創新的見解,而且少了一份勸奮的做事精神,多半希望花最少的心力求得更高的成就,欠缺辦事的衝勁。有些公司甚至還自己出錢訓練公司職員,再讓他們到公司服務。以便確定員工的品質。由些看來,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在教學制度上做番改 革,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的脈動,為台灣未來的轉型提供有 效的人力資源。由於學校的設備並不是很足夠,如果維持大班制的教學,會造成使用效果的低落。而且每班50人,老師在一堂課裡只能給予每位學生1分鐘的時間,使得老師不能顧及到每個學生的需求,所以每班學生人數比降至30人以下為宜,如此老師才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讓老師掌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學校的資源也才能達到最好的利用,維持學生學習環境的品質。(學生方面)一.簡化教材趨向生活化 課程 編排的適當與否是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現在的課程及教材內容過於繁雜使學生們不能夠適應成為一種學習負擔。而且有些課程內容太深,與生活脫節,讓學生只能死背卻無法在生活中運用。未來的教材的編輯應以學生身心發展為主,並且導向教育就是生活的學習,加重鄉土文化的比例,藉由課堂上的學習使學生更加認識台灣,進而關心社會熱愛這片土地。二.學生多元化發展 共求課業上的不平衡發展己不合乎時代的需要,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具備辦事能力和領導才能,有創造力且敢求自我表現的人才,所以應鼓勵學校社團的發展,舉辦多種性質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參與的過程中摸索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建立學習的自信。三.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以前社會過於強調文憑,學生只是猛背課本,猛讀參考書,學校也給予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變成考試的機器,缺乏思考的空間,無法將所學得的東西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應調整教學方式,可以用作報告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圖書館的資料,經由自我蒐集,整理的過程,將報告中的資料變成自己的知識。家長方面在現今的犯罪青年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覺很多都是由於父母忙著工作賺錢,忽略了子女的人格發展,而有些父母很關心子女學校生活,但不知道如何與子女作雙向的溝通,反而和子女發生口角上的衝突,這些情況都可能會造成子女和家長間的疏離,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導火線。所以,在老師和家長間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管道,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讓彼此能定期性地交換心得,形成緊密的互動關係,讓家長擔任輔助孩子學習的角色,和子女一起獲得心靈上的成長。